哈洽故事匯 NO.4
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哈洽會”)創辦于1990年,目前已成功舉辦31屆,始終秉承“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辦會宗旨,成為龍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對外平臺,而立之年的哈洽會見證了中國尤其是黑龍江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貿易發展的滄桑歷程,也承載著幾代“會展人”的記憶與情懷。
在第三十二屆哈洽會即將召開之際,回看三十余載風華歷程,重溫哈洽溫情故事。黑龍江博覽公眾號推出【哈洽故事匯】專題,專題分享故事均來源于《我看哈洽20年》征文活動(2009年由哈洽會組委會、省政府新聞辦公室、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現在讓我們共同聆聽這些見證者們的“哈洽之音”吧!
注明:以下分享內容,均為2009年《黑龍江日報》刊登原文回顧。
01、作者簡介——孫林甫
孫林甫,伊春市作協副主席,現工作于美溪區委宣傳部。從1992年第三屆哈洽會開始,除一屆中斷外,他一直是哈洽會的參與者。
《 哈洽會建功林區經濟 》
作者:孫林甫
時光如流,不覺間哈洽會芳齡二十了。作為一個林區新聞工作者,我對哈洽會的認識也更加全面深刻,它不僅為參展商和產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銷售時空平臺,更是在我國的商貿領域有著重大影響力。就伊春林區而言,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和取得的長足進步,與哈洽會助力密切相關。
一是它打開了發展多元經濟脫貧致富的信息之門。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正是林區陷入“兩危”谷底時,一輩子以大木頭為業的林區人突然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中,路在哪里?哈洽會有意組織展示和宣傳了一批前瞻和示范性的產品和項目。這振聾發聵的信息之風不但吹去了人們心頭的陰霾,也打開了一扇扇通往富裕之路的大門。于是搞養殖、種植、采集、加工;上項目,擴規模,廣招商……林海中又重新響起歡樂的笑聲。我記得,至三、四屆哈洽會時,伊春展臺就有了些許非林脫木的產品,諸如美溪林業局的人參菊花酒、氟雷斯特香卡,還有各林業局規模不等的各種綠色山特產品。這些產品很受青睞,有的還漂洋過海銷到了國外?,F今,伊春林區已是舊貌換新顏。至2007年底,全市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80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75元,哈洽會功在其中。
二是成為產品提檔升級打造名牌的原動力。參加哈洽會初期,出自林區的產品在質量品位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尷尬之余怎么辦?于是乎,或五年磨一劍,或十年磨一杵,終于換來了高質量、高品位的成果,聲名亦就此鵲起。諸如林都牌山菜系列,翠花牌酸菜系列,利達牌木雕九龍壁及小木制品系列,更有伊春旅游業響當當的“林都迎賓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享有國家優秀旅游名城、中國林都、紅松故鄉多項盛譽的金字招牌……據統計,僅2007年伊春經國家認證的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就達48個,旅游業年收入已達12億元。所有這些哈洽會功不可沒。
三是成為溝通彼此的橋梁紐帶。這一作用顯而易見,尤其是對交通相對偏遠的林區更為重要。不同地域、膚色、行業的人們在這里相識相交,不但做成了生意,也成了朋友。人與人的友好也促成城市間的友好,這為更大范圍、規模的貿易創造了條件和可能。伊春的事例佐證,20年來哈洽會不但為我們牽線做成了數十宗以億計的貿易,還促成了我們與多個國內外城市“喜結良緣”。哈洽會功大莫焉。
哈洽會的貢獻遠不止這些,譬如邊貿、勞務輸出、再就業……
祝愿哈洽會青春勃發,愈加美麗。
02、作者簡介——靳國君
靳國君,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原省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第七至第十一屆哈洽會副秘書長。
《 喜看巨變憶當年 》
作者:靳國君
12年前,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在哈洽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一家幾代人都對哈爾濱市懷有很深的感情,他對哈洽會更是情有獨鐘。他說,哈洽會是俄羅斯與中國經濟貿易和兩國人民友好的一個窗口,并為哈洽會題詞:“讓哈洽會為相鄰的兩個偉大國家的經濟關系帶來新的成果。”
羅高壽的美好愿望,如今已變為現實,而且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首肯。2005年7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中俄聯合公報》,在第16條中高度評價和肯定了第十六屆哈洽會的成功舉辦,確認和肯定了這是“兩國實業界俄羅斯實施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發展戰略及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方面的互利合作。”一個洽談會能在兩國領導人簽署的聯合公報上確認,在國際關系史上實屬罕見,可見哈洽會在國際和國家經濟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當年,副省長杜顯忠提出舉辦哈洽會,并提請國家實行沿海與沿邊開放相結合的建議,到現在哈洽會不但舉辦了19屆,而且已經由區域性展會成為世界性大型展會的一個知名品牌。
哈洽會的規模、作用和影響能有如此之大,關鍵在于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另外諸多成功因素中,還有一條成功的經驗值得推崇,那就是舉全省之力,群策群力,共襄盛舉。
筆者曾有幸參與哈洽會的宣傳工作,耳聞目睹,記憶猶新。
1996年,哈洽會按照中央領導指示,改為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由前幾屆面向沿邊國家,改為面向全世界。這是哈洽會的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大飛躍。如果說這以前的幾屆哈洽會屬于創辦階段,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話,而從此之后,則是“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斷”了。在這以后的時段里,曾先后任省委副書記的單榮范、楊光洪、劉東輝等同志都對哈洽會的宣傳工作提出“打開視野,面向世界”的明確要求,及時對省委宣傳部和省委外宣辦的工作進行指導。省委宣傳部新聞處、省委外宣辦當年人手較少,卻做了繁重的大量工作。每屆哈洽會前一兩個月,他們就要制定哈洽會宣傳方案,提出明確指導思想、重大題目、創新要求等。
在哈洽會進行歷史性轉折的那幾年,哈洽會與新聞媒體、外宣辦等各方面協同、合作的機制逐步形成,一些困擾工作的難題逐步化解;并對會前、會中和會后的跟蹤報道建立了有效、有序的運行機制。在制作有關哈洽會的電視專題片、舉辦哈洽會文藝晚會、印制宣傳畫冊、折頁、地圖、招貼畫等領域,省市各有關主管機關和做具體工作的專家、技術人員等各方面同志先后進行了可喜的、富有成果的開拓和探索。我想如果把參加歷屆哈洽會工作的所有同志的名字一一寫下來,那將是一幅將星云集、群星燦爛的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