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洽故事匯 NO.3
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哈洽會”)創辦于1990年,目前已成功舉辦31屆,始終秉承“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辦會宗旨,成為龍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對外平臺,而立之年的哈洽會見證了中國尤其是黑龍江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貿易發展的滄桑歷程,也承載著幾代“會展人”的記憶與情懷。
在第三十二屆哈洽會即將召開之際,回看三十余載風華歷程,重溫哈洽溫情故事。黑龍江博覽公眾號推出【哈洽故事匯】專題,專題分享故事均來源于《我看哈洽20年》征文活動(2009年由哈洽會組委會、省政府新聞辦公室、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現在讓我們共同聆聽這些見證者們的“哈洽之音”吧!
注明:以下分享內容,均為2009年《黑龍江日報》刊登原文回顧。
01、作者簡介——李公然
李公然,離休干部。原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黑龍江省工商學會常務理事,曾參加第十屆到第十九屆哈洽會的籌備。
《 哈洽情思 》
作者:李公然
作為一直關注并親自參與過十屆哈洽會籌備工作的人,此時我想寫點文字以資紀念。
哈洽會以其獨具的特色、優質的商品、眾多的客商、活躍的交易以及現代的理念和運作,從一個邊境地方經貿洽淡會,逐步成長為名揚四海的國家級、國際性博覽盛會,從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合作格局中的“窗口”、“橋梁”,發展成為“重要平臺”。對于我省來說,現在的哈洽會已不僅是一個交易會,而成為全省的盛大節日和靚麗名片,成為我省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哈洽會可圈可點的事情實在太多,不久之前去峨眉山旅游時的一件事,了卻了我一樁心事。春節期間,我偕親友去游峨眉山,剛上山時天空晴朗,行至半山腰,天陰沉下來,剎那間,細雨蒙蒙。游人放慢了腳步,在灰白的霧帳中攀登。忽然,聽到前面幾個游人的談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談到了哈洽會:
—— 我研究了全國幾個大的展會,各有千秋。我發現與同類展會相比,哈洽會有三個“獨占鰲頭”。
——哪三個?
——第一,哈洽會是中俄經貿合作的第一大展會。無論從俄羅斯政府重視程度,參會參展客商數量,經貿交流活動的層次,還是經貿合作的 成果來看,都當之無愧。第二,除了廣交會以外,連續舉辦了十九屆的展會,在同類展會中,只有哈洽會。2003年非典期間,國內一些適期展會停辦了,哈洽會卻如期正規地舉辦了第十四屆哈洽會網上展會。2005年7月,胡錦濤主席訪問俄羅斯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中俄《聯合公報》中,盛贊哈洽會在中俄經貿合作中的作用;2006年3月,普京總統在中國俄羅斯年開幕式講話中,再一次稱贊“哈洽會是全面展示俄羅斯經濟的重要平臺”。一個中國展會被納入國家元首的《聯合公報》或講話,還有哪一個?這是第三。
哈洽會久盛不衰、不斷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來哈洽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根據我省的優勢和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形勢,哈洽會不斷調整定位,逐漸形成了“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定位,才能躋身于全國著名展會之列。
游人的歡呼聲把我喚醒。登上金頂,腳下云海無邊,一個念頭躍出腦際: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哈洽會的定位是不是需要再來一次創新,把前兩句調換一下位置,改為“面向東北亞,突出俄羅斯”,使哈洽會為打造東北亞經濟圈、共克時艱做出更大的貢獻。
想到此心中釋然,何不把這次旅行的所見、所聞、所思寫出來,為哈洽會獻禮。
02、作者簡介——閆榮
閆榮 ,退休前為北安市原自民鄉副鄉長
《 一名村干部的“哈洽”記憶 》
作者:閆榮
1992年,我在北安市自民鄉鄉政府擔任副鄉長,分工主抓鄉鎮企業。大約是六月的一天,接到市里通知,要我去參加哈洽會。
沒去之前我還懷疑,哈洽會能洽出啥名堂來?可是到了省城,走進大展廳我大吃一驚,重工業產品、輕工業產品、電子產品、農牧業產品、林業產品等等,琳瑯滿目。腿走累了,眼晴看累了,但卻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南有廣交會,北有哈洽會,這不是南廣北黑,比翼齊飛嗎?我們黑龍江經濟騰飛大有希望了。
參加這次哈洽會,我獲得了三個“大”。哪三個大呢?第一是大開了眼界,我當時是一名農村干部,每年只知道抓“三農”工作,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精彩世界,有些產品,有些技術,不僅沒見過還沒聽說。這回一看,可是大開眼界,大長見識,比紅樓夢里的劉姥姥進大觀園還覺得稀奇高興,從此我對我們鄉經濟發展增添了信心。
第二是大有收獲。參觀展廳時我們了解到,市里有個制藥廠需要大量氨瓶,當時全從外省進貨,根據我們鄉當時的情況,如果打造一個氨瓶廠將是一舉兩得的事。于是我們與哈爾濱飛機制造廠簽訂了購買氨瓶機械和技術指導的合同。合同簽訂之后,又聽到省藥材公司介紹人參、平貝、北芪、龍膽草等中草藥在南方如何受歡迎的宣傳,我們又得到發財信息,因為我們鄉土質肥沃,晝夜溫差大,正適合這些中草藥的種植。
第三是大見成效。從哈洽會回來之后,我們首先建立氨瓶廠。廠房建完后,按照合同哈爾濱飛機制造廠給我們發來了制造氨瓶的機械,又派來了技術人員給安裝和指導。僅用半年時間,氨瓶廠就投入生產,生產的氨瓶供不應求,使鄉鎮企業起死回生。
對中草藥種植我們也充滿信心。自興村種植的北芪銷售到廣州,人參、平貝遠銷全國13 個省市。北樂村農民王玉成種植平貝、龍膽草等中藥材,高峰時,每年收入30 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兒女和村鄰都開始種植中藥材。他本人也被譽為“北藥大王”,多次受到省、地、縣的表彰和獎勵。
現在,我退休了。但每年哈洽會召開,都會引起我美好的回憶……